摘 要:实现各医疗部门之间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是目前的急迫任务,通过医疗数据共享,减少广大城乡居民不必要的重复性花费,减轻国家和个人的医疗负担,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并且通过医学科学数据共享,为我国政府卫生决策、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和健康产业服务,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全我国健康水平的目的。
为解决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建立面向社区医疗的数字化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构建社区医院、乡镇医院与大中型医院间的健康绿色通道,完成疾病监控、居民健康档案共享、疾病诊断、医疗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新模式。并在开放式软件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医疗健康集成系统。
1、采用技术
采用块/页式存储组织作为基本存储组织方式,数据文件以堆的形式组织,索引文件以B+树、HASH组织,并且采用HASH技术组织的高效的全局缓冲池、局部缓冲区等技术减少磁盘访问的次数加快存取效率。医学数据检索:可以根据数据字典统计数据进行存取路径选择的自动优化,即可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查询优化。在优化过程中要考虑选择度因子、表引用状况、统计信息与字段信息、是否存在索引、是否关心次序五个因素,进行无索引读取:根据某个索引读取,并确定相应的索引;连接执行的次序;产生一个代价树,并根据该代价树产生优化的存取路径。从而达到对医学图形图像(心电、CT、MRI)信息在窄带条件下的快速解析。
2、系统结构
该系统硬件平台将使用疾病监控及预警系统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多功能会诊/培训/监控系统平台,整套系统由多台服务器和系统软件组成,架设在网通数据中心,系统总的出口带宽为200M,可允许200个会诊中心同时进行实时的具有音视频功能的远程会诊或培训。整个会诊平台上可以开设1000家远程会诊中心,容纳10万家会诊会员用户,会诊中心采取分级管理,即部级、省级、市级、县级会诊中心,每个会诊中心可以独立开展远程会诊服务,且具有完善的会诊管理功能。
3、现实
本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采用B/S结构模式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数据库系统和个性化健康服务系统,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档案、健康档案、体检档案、病史档案、诊疗记录、慢病管理、家庭随访日志等基础信息,同时具备基本的监控、预警、远程诊疗和实时救护功能。涉及到的医学资料主要有:病人完整的病历;会诊专家的初步诊断结果、会诊意见或咨询结论等;医疗专家与病人间远程会诊实况音视频信息。这些资料都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存储在会诊数据服务器,以有效鼓励优秀的远程医疗服务、提高乡镇远程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排解可能产生的医疗纠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⑴远程会诊系统。通过可视化远程医疗会诊,帮助群众选择就医,使农民不出乡镇,居民不出社区就得到省城大医院医疗专家的诊治,经过可视化会诊后,根据会诊结果,如果当地医院可以进行治疗的就在当地治疗,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在当地无法检查,可以直接预约到大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当地治疗不了的,可以直接预约到大医院住院治疗,不用再为挂号排队、住院排队、找专家看病而愁,缓解了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农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住得起院,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省城大医院先进的医疗水平转换到县级医院、乡镇医院、社区医院、村级卫生室,提高了我省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问题。
⑵标准化健康档案系统。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往往是由多家产品逐步构建而成的。不同时期、不同科学技术水平的系统彼此结构差异性很大,各系统之间的医疗信息难以共享,为了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医疗数据共享,健康档案系统采用国际卫生信息交换标准,作为各种不同信息系统之间进行医疗卫生数据传递的标准,提高医院医疗信息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程度。在数据通讯方面,系统采用有两种层次的医疗数据交换应用。第一层次医疗数据交换应用,是对现有医疗信息进行处理,只是“交换”现有的系统中存在的医疗信息数据。第二种层次的是基于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整合的医疗数据通讯,其目的达到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而进行的医疗数据通讯和医疗数据交换应用。
总之,远程健康保障系统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的平台,通过医疗数据共享,减少广大城乡居民不必要的重复性花费,减轻个人和国家的医疗负担,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并且通过医学数据共享,为政府卫生监管决策服务,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我国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